发布时间:2024-10-20
八成以上国土面积为山地、年均降雨量450毫米左右、黄土高原与干石山区交错恶劣的地理气候条件既要求山西加大造林绿化的步伐,又给造林绿化设置了难以想象的障碍。然而,近几年,各级财力都不宽裕的山西省年均营造林450万亩以上,成为全国森林资源增幅最大的省份之一。特别是先天条件最为恶劣的三北工程区,全区林木绿化率由工程建设前的8.3%提高到27.84%。
山西林业战线的干部职工认为,这一不俗局面,除了投入和机制,更重要的是坚持不懈、艰苦奋斗和尊重科学的精神,它们像三颗宝石镶嵌在地球绿飘带上。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荒凉的晋西北大地上,随处都可看见一种名叫小老杨的乡土树种。
它们普遍矮小,年均生长速度以厘米计算;精瘦弯曲,一到冬天黄叶落尽则更显其貌不扬。然而,就是这种老百姓烧柴都不用的树木,几十年来不断被栽植,进而生长成保障晋西北免受风沙侵蚀的顽强卫士。
位于山西西北角的右玉县右卫古城见证了风沙气候的恶劣:六米多高的挺直城墙硬是让沙土掩盖,成了能上下汽车的沙坡。然而,在其东北方向不远处一个名叫黄沙洼的地方,却布满了成排成排的小老杨。黄沙洼的改变始于1956年。
当地县委、县政府带领群众在此苦战了八年。尽管当时栽植的树种是从小老杨树上剪下的树枝,但现在都已长成十几米高的大树。清风起处,林涛阵阵,罕见黄沙踪迹。
小老杨就这样在右玉县开枝散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六十多年内,右玉的县委书记换了十几任,但植树造林的工作主基调一直没换,一张造林绿化的宏伟蓝图也一直绘到现在。时至今日,该县森林覆盖率已从解放初的0.3%增长到53%。山西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说,右玉县造林成绩的取得,主要是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政绩观,坚守一种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造林精神。
就像当地的小老杨树一样,平淡寂寞,却能始终在恶劣环境中坚持生长。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太行山深处的山西省壶关县十字岭,有一个创造了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工程:一道长达5000公里、全部由石头垒成的世界上最长的森林防护墙。山脚下的晋庄镇十里村村民向支林亲历了防护墙的修建。
他说,上世纪90年代后期,县里组织植树造林。但壶关这一片的山全是干石山,基本没土。为了造林,村民们刨开山石挖树坑,在山脚下挑上土上山回填。
种好树后,就把挖开的石头垒成防护墙。当时造林基本是义务的,政府每天只发一包方便面,但为了治理环境搞绿化,我们干劲很大。我当时带着全家四口人,每天能垒三米多。
最后用了三年时间,共垒了六七百米。向支林说。
如今,壶关县的森林覆盖率已从1978年的5%增至50%以上,而森林防护墙就像万里长城一样守护着这片森林的安全。山西省大多山区县,县穷民贫,但凭着一股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硬是让一座座荒山重披绿装。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临汾市永和县采取人背肩扛、索道运苗、PVC管道输土等方式,将坡度在45度左右的大寨岭全部种上树苗。
三北工程县偏关县的四大班子成员,则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每年春、夏、秋三季都要带领3000多名县直机关干部,扛上铁锹,背上铺盖,带上锅灶,上山安营扎寨造林整地一个月。靠着这股干劲,仅三期工程偏关县每年平均造林就达6300亩。艰苦奋斗精神是山西可持续发展的内动力,凭着它,山西人民编织起一条又一条绿色长城。山西省副省长郭迎光深有感触。
顺从自然尊重科学在漫长艰难的造林探索中,山西各级林业系统还认识到,造林要想成功,除了要有一股劲头,更需要一种因地制宜、尊重科学的科学精神。在位于山西中部吕梁山区的忻州市静乐县风神山采访时,记者发现了一种造型独特的鱼鳞坑。
别处鱼鳞坑一般是半圆形,并列挖掘。这里的鱼鳞坑则是像大雁的翅膀一样排列,上面两个与下面一个交错,中间还有两道土垄连接。这种静乐独有的雁翅形鱼鳞坑技术是在2003年造林过程中总结推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蓄水,防止脆弱的水土白白流失。
静乐县林业局副局长段祥瑞说。山西省造林局三北科科长张兴亮介绍说,在组织实施三北造林工程时,该省始终坚持把科技支撑放在首位,落在实处。类似静乐雁翅形鱼鳞坑这样在造林实践中总结出的乡土技术还有很多。精神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持之以恒、艰苦奋斗、尊重科学等造林精神的带动下,各级干部群众迸发出极大的造林激情,全省造林绿化的速度、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山西省林业厅厅长李永林说。(记者于振海晏国政)。
本文来源:lol押注正规平台app-www.dhe10.com